3年間,她曾到北京上訪百餘次,成了博愛縣的“上訪名人”;與別人不同,上訪期間,她每周六都到中國政法大學聽法律公開課;一個偶然的機會,博愛縣清化鎮司法所所長王基路打消了她繼續上訪的念頭;2013年1月,她被聘請為一名專職調解員,共調解糾紛35起,其中老上訪戶8起。她就是從“老上訪戶”轉變為調解能手的王可。
  □東方今報記者耿彩霞/文圖
  【調解】
  上訪4年的賠償款半個月解決
  5月8日,東方今報記者驅車來到博愛縣清化鎮司法所,在調解室內,記者見到正在調解一起贍養案的王可,她臉上洋溢的燦爛笑容,給人一種和藹可親的感覺。
  王秀清是博愛縣清化鎮的一位農民,2009年,清化鎮為招商引資,王秀清家的土地被全部徵用,存在人多地少賠償不公平的問題,王秀清曾經到處反映4年,卻沒有任何結果。“土地被徵用後,政府按照土地的畝數進行賠償,而不是按人口總數進行賠償,這讓我們一家靠什麼生活啊!”無奈之下,她找到了清化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王可。
  王可通過多次到土地部門走訪,經過半個月的奔波,雙方終於達成了一致,王秀清得到了2100元的土地賠償款。
  【上訪】
  曾3年間到京上訪百餘次
  談起2010年上訪的經歷,王可回憶道,2009年,因為拆遷賠償問題未得到解決,一氣之下走上了上訪之路,一年來,她曾經到博愛縣、焦作市、河南省等多部門連續上訪,但問題沒有得到絲毫進展。
  2010年6月28日,她獨自一人到北京反映拆遷問題,當時在北京住了一周,回家沒幾天就又踏上了去北京的路,當時曾在北京住了兩個月,沒回過家一次。3年間,她連續到北京上訪百餘次,不僅如此,她還帶動別人上訪,成了博愛縣的“上訪名人”。
  “當時,北京幾乎成了我的家,除了周末回來照顧孩子,其餘時間全部在北京度過,日子非常難熬。”想起之前的經歷,王可一陣心酸。
  【說服】
  司法所長消除了王可法律認識誤區
  2010年7月,一個偶然的機會,王可得知中國政法大學每周六有法律公開課,為了更加順利上訪,她每周六便去聽法律公開課,買法律書籍,掌握全面的拆遷知識。當時,其他的上訪戶聽說她精通法律知識後,紛紛向其請教上訪經驗。
  2010年10月,清化鎮司法所新任所長王基路在北京偶遇了王可,瞭解到王可的情況後,王基路意識到,說服王可一個人就影響了一大批人。
  “剛開始做王可的思想工作時,她總是對我不搭理,後來,我就拿著法律政策一點一點地給她講,對她理解偏差的法律知識進行詳細講解,消除了她的法律認識誤區。”王基路向記者介紹,當時,王可還故意提出一些法律問題考考王基路,表示如果回答對了,就同意回家調解。
  王可告訴記者,當時她已經下定了決心,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釋,她會繼續上訪下去,直到事情解決。“當時,王基路所長講得有理有據,說得我心服口服,還有什麼理由不回去呢?”
  【轉身】
  “老上訪戶”轉變為調解能手
  2012年春,王可的侄兒駕車肇事致人死亡,負事故主要責任,涉嫌交通肇事罪被逮捕。事故處理過程中,王可對案件部分細節存疑,便向上級機關反映。沒想到上級機關非常重視,經縣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,很快就民事賠償部分達成了和解。
  “這件事深深觸動了我,我認識到我們國家是法治國家,只有法律才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。”王可頗有感觸地說。
  2013年1月1日,清化鎮人民調解委員會正式聘請王可為專職人民調解員。為提高自己的調解能力和水平,王可自費報了電大法律專業課程,學習法律知識。
  王可稱,平時調解的案件主要有贍養糾紛案,相鄰糾紛案、離婚糾紛案等,其中,清化鎮二街信訪老戶為宅基相鄰權問題上訪20多年,被她用親身經歷說服,達成和解。
  從2013年至今,王可成功調解糾紛35起,其中老上訪戶案8起。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鄭國鋒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昨日“老上訪戶”變成今日調解能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mfeuucxyrvog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